close

這是回到台灣後,隔天我腦中浮現對於《賈宝玉》這齣戲想到的一個字。

而後來翻看節目手冊也發現,創作統籌說它是這一次《賈宝玉》很重要的一個字。呵。

awakening

戲一開始就快轉走完一遍紅樓夢裡的重點劇情,之後再讓什麼都不記得了的賈寶玉,重返人間再次重新經歷那些事件的始末,也由極爆笑快節奏的開場慢慢轉入整齣戲的精髓,事件不再只是發生過就過了,賈寶玉這次的重遊讓他體悟出許多藏在看似宿命背後的道理,經由這樣的設計更能讓觀眾在寶玉的帶領之下,看見每個人物角色的可愛、深情、自我或世故等等的特質,這些來自角色本身個性也好,來自角色所處位置或時代文化也好。賈寶玉經歷這一遭,雖然最終仍無法改變每件事的結局,卻因用心思索走過的人事風景,最終才能悟透命運為何至此,並轉化這些情感力量變成繼續向前走的勇氣。

戲非常精采,太多細節我無法一一記起,但現在還印象深刻的有幾幕像是,當賈寶玉唱「花花」時,十二金釵各各穿著漂亮的碎花洋裝,隨意在舞台上搖擺身體手舞足蹈,她們都好美。賈寶玉女俾晴雯為他縫補孔雀衣那段兩人的對話,以及晴雯死後賈寶玉對晴雯個性的剖析和情感上的心疼不捨,雖然她最後是被逼死的,但我卻非常喜愛晴雯這個忠於自我的角色。林黛玉過世後,她的女俾為她痛哭撕頁,我也差點要爆淚了。賈政打賈寶玉,飾演賈政的演員超賣力,我看到她都滿臉汗水...

這齣戲的一些形式也令我驚豔,比方每個演員同時飾演好多個角色,更精確地說,一個角色在某些時候是被許多人同時飾演著,所以常常換演員講台詞了,但其實戲還停留在同個角色身上,舞台上妳一句我一句不間斷接連著,畫面一來一往顯得非常熱鬧也讓人眼花撩亂,這種呈現方式我第一次看到,雖然剛開始稍有不習慣,但後來卻覺得這真是一大突出的特色呀。而融入現代舞的表演方式,使用除了台詞以外的肢體語言來輔助詮釋一齣戲的情感,除了豐富整齣戲劇的視覺元素外,也可以看出演員們都下足好多功夫練舞及培養默契,總之,是組好棒好用心的團隊。當然,何韻詩的唱功同樣也沒話說得讚!雖然我們坐的位置離舞台超近,看字幕轉頭又抬頭快累死,不過可以將何韻詩與十二金釵在舞台上的肢體與表情全都盡收眼底,再怎樣累也都值得啊!哈哈哈...

 

以下節錄分享幾個在節目手冊中讀起來讓我很有感覺的段落。

紅樓夢中寶玉說過一句話「既有今日,何必當初」,但其實,我們早就知道,生命本來就是沒有早知,也沒有何必;有的從來只是「現在」。(何韻詩)

在十二個女孩中,每一個看著,你都會覺得她很鮮明。其次就是這十二位又需要變成一個整體,在幾乎沒有固定角色、20場戲裡幾乎每一場都由不同的演員在輪演各個角色--這也是這部戲的形式。就像一個人打完20圈麻將,回家別人問他「你今天是輸還是贏」,他也說不上來,所以他就要求自己再回去一次。但是他發現重回剛才那個現場的條件,你會摸到一樣的牌、但是不見得你會記得,等於從頭再打一次,所以每一場黛玉跟寶釵上來的時候,好像全都「似曾相識」。觀眾也會跟著、陪著賈寶玉的眼光,從各種各樣的障裡面去找回當初的這些人。(導演林奕華訪談)

所以廣東話寫劇本的功夫,台詞就是要短而接著緊,一句緊接一句,追求行動的感覺就會出來了,普通話就容許多一點深刻的描述,因為普通話表達出來的聲音很好聽,比較容易發揮情感的芬芳,所以這一次我寫的時候好享受,可以把一些很深刻的感覺寫出來。(編劇黃詠詩訪談)

與其說是「設計舞蹈」,我更覺得是在進行空間的調動,以我對舞蹈的認識認知,比如群舞,三個人怎麼聚散,怎麼停止、怎麼開始,讓演員呈現出在跳舞、也不是在跳舞的感覺。(動作設計與導演伍宇烈訪談)

原著中,隱藏著源於社會、文化的,亦來自環境的宿命。宿命源於個人與環境的不合,所造成的命運。於是最後,寶玉的出家是看輕宿命的根源,而以「遠離環境」的方式來擺脫,也就是一種以「拒絕世界」來認清自己。現代社會剛好相反。在現代社會中,拒絕接受自己而不快樂的人,越來越沒有空間拒絕世界,甚至不了解不快樂的源頭,而盲目接受世界的價值。於是,人的經歷變的虛假。因為盲目接受所進行的「經歷」,並沒有靈魂。欠缺靈魂的「經歷」是無法被記住的。經歷對於賈寶玉來說,是重要的。正正因為他願意真正的經歷,才能造就他的覺醒與領悟。(創作紀錄梁瑋暘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latiff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